《老爺保號》電影由高峰執導,藍煬編劇,蔡樂,洪一可,許淳瑋,李蓮香,鄭錦麒,許守和,張夢弘,徐少武,周燕燕,蔡愛平,紀傳澤,大目,拾陸,劉涵哲,黃荃,范怡敏,六小主演的劇情,喜劇,愛情,電影。
該片講述了:講述叛逆的潮汕青年想用音樂闖出一片天地的故事。
《老爺保號》別名:Heaven'sBeat。該片于2021-01-15上映,制片國家/地區為中國大陸。該片時長共103分鐘,語言對白普通話,最新狀態正片。該片評分0.0分,評分人數5人。
看完這電影,只剩下一聲嘆息。
不得不說,剪預告片的是天才,簡直剪成了另外一個故事,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。
誰知道正片長這樣。
1.滿滿的男性自戀
我總是很疑惑這種明明就是個無所事事的小混混,卻總覺得自己是宇宙中心,自己的“理想”、失落、憤怒等等都特別重要,滿滿的自戀快要溢出屏幕的劇作,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。此處內涵一下《爸,我一定能行的》。
全世界都在乎我,尤其是含辛茹苦的老母。全世界都會愛上我,尤其是大頭家的白富美女兒——郭靖能得到黃蓉青睞,也不是靠打架斗毆混日子搞搞音樂,而是靠憨厚老實人品佳啊?,F在的爽文爽劇有點不講究,金庸的作業也不愿意抄了。
2.都什么年代了,還覺得斗毆惹事特別帥
思想境界和我小學的混子同學差不多:認真讀書、努力學習的都是書呆子,只有混日子惹是生非打架斗毆的才是帥氣男兒。
潮汕的電影剛起步,似乎要從香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風格開始追起,動輒摔東西掀桌子,要不就是啤酒瓶朝人家的后腦勺一砸。暗藏已久的模仿欲終于得到宣泄,表明潮汕青年處處有這種“暴力美學”的習得和保留。
3.弘揚了什么潮汕文化?潮汕人的情懷還能再被消費多少次?
這樣的電影有一兩部就夠了,再這樣下去真沒人愿意看了。
鏡頭是潮汕的景觀,話也是潮汕話,但是潮汕精神、潮汕文化無從尋覓,不是來一兩段潮劇敷衍一下觀眾就可以的。
即便是什么潮語說唱,也不是找幾個潮劇演員出來伴舞就完成潮汕文化傳承了。
4.沒說錯的話,電影的主題是“如何追到富婆”吧?
在前面我一直在想:這劇一定是要營造一個觸發點,讓男主從無所事事轉向專注于搞事業——雖然這劇情夠老套的,但畢竟也是一種正常的故事推進方式,能把男主拼搏、發揚地方文化的精神給表達出來就好了。
然而前面男主除了打架斗毆,榨干母親,和母親和長輩慪氣,就是談情說愛。等到陳母終于被氣死,我心想:就是這里了,陳母之死會觸動他,讓他開始搞事業吧?
可我還是低估了劇作的耐心,時間過去了三分之二,男主還沉溺于自己悲傷的海洋里。
而你猜他最后終于因為什么開始想搞事業嗎?因為他要證明給白富美的父親看:我能行!
什么理想什么父母的期待,其實并不重要,只有娶到白富美能成為真正的動力——現在的青春電影,都不屑用“理想”包裝一下來騙騙觀眾嗎?
5.潮汕青年的形象,很是soso
或許努力讀書考學走出潮汕,在各行各業成為骨干、踏實工作奮斗的不是潮汕青年的主流;或許像上一輩那樣依靠打工尋找機會,從擺攤開始慢慢支起自己或大或小的生意,在如今的潮汕青年中也是珍稀動物。
不論是《爸,我一定能行的》還是這部片,都在說明初中輟學混日子的才是大多數?
這兩部影片都打著代表潮汕文化出圈的名頭,可惜在珠三角買票觀看的潮汕青年,實在是和這樣的形象差別甚遠。
369還只是幼稚躁動,大目和偉豪的品格就很emm……在偉豪將陳母之死的原因推給馬琳的時候,彈幕浮起了一堆:潮汕青年不是這樣的。
大家的意思是:并不反對潮汕存在這樣的青年,但電影在宣傳運營的時候已經不斷地提示自己的特殊性和代表性,自己真不想被這樣的形象給代表了。
6.編導要你成功,你就會成功
不知道前面潮語說唱搞了那么多年都不成功,后面需要“證明自己”的時候,突然就成為街頭巷尾都關注的新藝術現象了。
7.新時代的青蛙王子夢:你需要的不是奮斗,而是公主來拯救你
這劇花了很多筆墨講這的那的,唯獨沒講到男主如何奮斗。
這是個有意思的現象,也可能說明:男性已經越來越不相信奮斗能改寫命運了,還是期待富婆來拯救自己比較現實點。
8.對比之下是369還相信自己通過“潮汕人的生意頭腦”能在大城市立足
雖然大家對《爸,我一定能行的》的意見是:不要再誤導潮汕青少年了,別以為混著日子就能跑到珠三角出人頭地的。當然,369的野心也沒有很大,就是開個網紅火鍋店而已——雖然有點向現實妥協的意味,但終究還是肯定了小人物的野心和拼搏精神。
陳偉豪則干脆否定了這種可能性——還是踏踏實實地,娶個富家女吧。
9.低俗又被當有趣
馬父給女兒相未來夫婿的時候,三個相看者不是瘋癲就是白癡。這是港式的無厘頭幽默,但在當下也沒啥逗笑功能的了。也可以說是一種過期的幽默。
當然也是要向女性觀眾展現一個悲慘世界:男性群體的質量就是如此,怎么看像陳偉豪這樣的混混都是高質量青年。
10.大量的老套尷尬橋段
因為對愛情或者對青年人生活的貧乏想象,不得不以這樣那樣的老式橋段來堆疊一個“有意思”的青春:
被追殺,街頭巷尾亂竄,撞飛過路人的簸箕,把人家晾曬的內衣內褲拋得滿天飛;
吃個燒烤,來一段即興表演,我彈琴來你說唱,可惜,是嘴型氛圍都對不上的尷尬;
要在明令禁火的地方擺蠟燭,把潮劇的家伙什給燒光光——這就算了,關鍵是這一段對推動劇情沒半點作用,燒完就完了,不知道是在表達什么;
婚禮追愛。按照劇里所展現的演唱會的規格,男主比賽到后半段,就算不是去到北京上海也該在廣州深圳的,但在愛情魔力的幫助之下,他竟騎著摩托,在十幾分鐘之內跑回了潮汕。
……
11.優點呢?
不能總是吐槽,還是得說點好的。
取景、道具、美術、攝影看得出很用心,極力去營造一些關于潮汕的美的風景。
演員的表演也還可以,至少沒那么尬,而且看得出很努力地在將爛劇情演得有說服力,超過很多流量了。畢竟都是實在的講潮汕話的演員,潮汕的演藝傳統也比較薄弱,能有這么多人才也算不錯了,希望會越來越好吧。
幾乎是純潮語的音效,這點很棒,比起外地導演外地演員勉為其難地詮釋“潮味”,還是讓人舒服多了。
劇作嘛,只能反映出思想趣味比較一般,倒不能說明在技術上一無是處。